印象中,《功夫》在2004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,斧头帮的开场舞流传度不逊于后来的骑马舞。《功夫》的台词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。为什么《功夫》在当时会那么……
注意,别说当时,就算放到现在,《功夫》都是顶级的商业片。
为什么这么说,我们先看获奖情况。
《功夫》几乎提名了2005年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所有奖项。
除了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,还有视觉、动作、特效,都称得上年度最佳!
可能有观众会说,那可能当年没有好的影片嘛
可事实是:
金像奖 周星驰《功夫》打败王家卫《2046》获最佳影片。
金马奖 周星驰《功夫》打败冯小刚《天下无贼》揽下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两座奖杯。
冯导几乎颗粒无收,唯一获奖的还是跟别人一起挂名的。
05年金马奖《天下无贼》获最佳改编剧本
这侧面说明当年的奖项竞争特别惨烈,《功夫》获的奖含金量十足。
那《功夫》到底好在哪儿,在当时为什么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?
很多人从剧情、画面、喜剧风格来分析,我现在来讲点不一样的:
声音
(因为选的就是声音分析课,老师只讲了声音方面的,别的除了剧作方面我也不会啊hhh)
很多学生作品包括一些网剧,看上去很尬很假,就是因为声音没做好,显得很不真实。
他们经常会忽略环境音的塑造。
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是绝对安静的,就算没人说话,没有机器响,还是能听到各种声音,尽管很小,但就是有。
平常你发现不了,但放在影片就很明显,如果没有环境音,只有人声,你就会感觉特别奇怪。
所以,在电影里的声音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。
电影里面的声音包括:
人声
音乐
音响
人声:对白、独白、旁白。
音乐:背景音乐,俗称BGM。
音响就是除了上面两种之外的任何声音,多以音效为主。
我们就以电影开场冯小刚鳄鱼帮帮主从出场到死这场戏,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声音设计。
分析正文
影片开场,警局局长瘫坐在办公桌上,画外音:
“救命啊~”
还有人被殴打时腿和身体接触、身体撞到地面的声音。
未见其人先闻其声,鳄鱼棒帮主
(空间感十足,能感觉到是在楼上发出的声音)
声音充当叙事功能。
紧接着安静了一会儿,只有皮鞋踩在木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,画面停在“罪恶克星”的牌匾上,“咻”的一下,一个人快速地砸在牌匾上,发出一句惨叫声。
而这个时候,这场戏的主人公都还没出场呢,但观众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:有恶徒攻占警局了。
“还有谁~”
金马影帝一声吼,无人敢其触霉头:
一个个连热闹都不敢看,连忙假装工作,一阵翻资料的声音。
好的,影帝发威这一段,全场都很安静。
不过他是冲着楼下的警员说话的,你会发现对话空间感十足,包括滚烫的水壶泼在地上的声音都很真实,回声做得特别好。
《功夫》开场利用声音的空间感营造
鳄鱼棒帮主走出警局后,街道很安静,但仔细听环境音却有很多元素:呼呼的风声,乌鸦的叫声~(这就是环境音的塑造)
随着老大的女人的一句:“车子呢?”
音乐起来了,背景音乐正式出现在影片里。
而音乐也非常铿锵有力,配合斧头帮众人的脚步声,显得特别有气势。
而音乐为什么在这里开始响呢?
只是因为烘托斧头帮出场的气氛吗?
不全是。
声音是服务于剧情的。
仔细看,鳄鱼棒帮主女人的这句话是有深意的。
“车子呢”
别看短短三四字,但它却是鳄鱼棒帮主这个人物命运走势的拐点。
而他被斧头切中腿的声音设计也非常高明:
破风声
切中骨头的声音
斧头特意拐个弯再发出落地声
这几个连贯的声音设计,把斧头的锋利、凌厉感表现得非常到位。
音乐和音效的配合
以上一场戏虽然才短短的三分钟,但声音的几大功能都体现出来了:
真实感(空间)
叙事
抒情(为斧头帮出场造势,夸张等)
虽然这些声音基本都是后期拟音做出来,同期声很少,但观众并不会觉得特别假,反而觉得刺激和好玩。
整部电影声音的处理都很棒,每一段都值得分析,可以说的点很多。
而且在当时的电影界,是很少有人声音做得那么好玩的,尤其是星仔和包租婆追逐那一段,是周星驰的对声音的创新应用,之后很多导演都模仿过这一段。
《功夫》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了。
可以说《功夫》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,作为草根导演,他没有上过科班的课,不懂什么什么主义。
但他深谙电影之道,尤其是他独特的喜剧风格,成了很多业界人士分析模仿的范本。